🔭找工作D8——飞书 蛮有趣

date
Jun 21, 2022
type
Post
Created time
Jun 21, 2022 03:41 PM
slug
night26
status
Published
tags
找工作
summary
昨天加到了淡淡微信,她说我自驾的事情有趣,笑,这可能是我感觉因为一时的勇敢经历最脱离日常的事情。这件事还时不时让我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地方,做一场住在车&帐篷 7×24h的实验。可惜最近一直大雨,在最近老天爷才停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性质去启动。
 
甜甜竟然和谈谈推了我的日志,谈谈还特别给了个机会,也让我去了解一下飞书。(今天的话题)
在大学以来我就一直面临团队管理和跨平台协作的问题,也在疫情居家工作3年,也算是对效率工具有过比较透彻的实践了。在这两天了解的时候发现飞书还是很有趣的。

功能的排序,先进的意识

在3月更新的最新版本的《飞书安全白皮书》里,对功能的介绍是这样的:
👉
通讯、云文档、云盘、智能⽇历、视频会议、直播、开放平台、邮箱、招聘、OKR、人事、绩效、审批、费控、合同等
第一点,云文档在云盘前面。
这让我想起微软早在14年转型”移动优先云优先“的发展方向。云文档在一个行动敏捷和高频沟通的团队能充分适应异/同步沟通、痕迹管理版本管理、知识财产管理等等多种场景,云盘是赋予本地文档云的属性,但没有根本解决【沟通 - 结构化的信息】的效率问题,虽然现在office三件套很多功能都已经完备,但碍于国内中小民企薄弱的IT基础设施和落后的采购&管理观念,会有很多类似终端的版本等问题。这无疑是最容易被轻视又足够消耗精力的问题。
PS:office365(旧名)可惜在本地化、部署和复杂性上有太多现实困难,卷不过国内的协作工具。
 
第二点,智能日历排在会议和直播前面。
似乎在中国的企业里,时间管理是个人的问题,会议管理是团队的问题。很明显这是个明显的错误,所有个人效率或者任务优先级的问题最终都会反馈到业务流的瓶颈里,常常看到的是后果最后会在会议中暴露。而在会议里来做这种复盘是非常低效的。OKR的管理在中国职场的落地,缺乏一个基础——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规划。大企业有足够有素养的人才,在大学阶段可能就已经有时间管理的习惯,虽然没有经过职前专业培训,也基本能够通过自律完成其效能。但在更广泛的中小民企里,是缺乏职前教育和培训的,更别说是针对个人的时间管理了。
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是最快的路径,工具是路径中的载具。工具并不直接代表效率。在这点上,对比企业微信,我的感受是他们是被客户推着走,客户要这个,于是乎陆陆续续有了这个。而飞书相反,可能字节团队本身就已经在应用更前沿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工具的强大顺理成章。
虽然calendar在飞书很强大,但我个人觉得应用落地的人应该不是很多。不过现在的中国的职场环境是:你先有了车,但你没有攻略和路书,你也没精力去找。可是有一辆好车,你就随时可以放心大胆去远行。
PS:企业微信给我一种感觉就行外人做OA。他们在2021年末前的版本calendar还是非常一言难尽,exchange+苹果原生日历+siri 的体验就已经给我几位高层朋友有足够的理由多用一个软件(这件事可是对他们很有”挑战“的事情)
 
OKR在人事、绩效前;审批在费控合同前。都给我类似的感受。
过去我在用项目管理方法时,比较让我迷恋的是teambition。始于颜值,敬于功能,久于进步,终于理念……可惜后来被阿里收入囊里之后,逐渐退出企微生态圈,难有机会发挥其用处。我参加过很多场深圳线下的teambition交流,多以敏捷管理为话题,对工具的宣传非常克制。之后我在另外一个团队内做培训的时候,有来自Leader和同事在不同场合都我问过我,为什么我们团队不习惯用还要继续学习(这很浪费时间),我都会强调:“我们不习惯一个工具,并不代表它不好用。很多被广泛应用的工具背后都有成体系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方法论,我们用不好就代表我们现在的状态还需要继续进步,更何况我们的项目管理还遇到这么多问题呢。”
 
虽然我觉得 飞阅会 的会议方法并不一定具备适应国内最多职场环境,但其运作的原理其实和林正刚老师提倡的会议方法的核心有极为类似的地方。我不觉得ta能引导现在大多数民企急躁的心态和粗糙的会议管理,但沟通本来就是企业一个系统性的结构性的运营问题,如果能在接触飞书的过程中【一叶知秋】,倒也是个好机会。

© 陈新彦Arvin 2021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