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D6——对过去的总结

date
Jun 18, 2022
type
Post
Created time
Jun 18, 2022 02:41 PM
slug
night25
status
Published
tags
找工作
summary
昨天发的一篇日志,甜甜给我发了淡淡的找工作文章(URL在最后)。看完很是让我感触,相似的经历让我有很多共鸣,也让我感觉到另外一个时空有一个比自己更努力赢得更多成就的自己。我是一个容易被环境塑造的人,有挑战让我更强,舒适地时候我就容易躺平。至今我写了不少东西,却没有很完整去总结自己过去的经历,回过头看,星星点点的感悟有成网的雏形,值得记下这个阶段,
 

▍过去的经历:

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期间,一个“准NGO”的组织 益箩筐珠海高效公益平台 里面担任过 PM、总干事。这是我职业经理人梦想的起点,从刚进入至我离开,我都是把份“工作”当成是生活的重心去对待。
在这期间我们组织过联结珠海6所高校的公益领袖和各个公益领域的大前辈交流,过后我们自发组织校内外或跨校的公益活动,影响人数超过2000人。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得过不少荣誉。如2015年 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 优秀合作伙伴。
多年以后的近期我收到了在贵州小村子里做夏令营的小朋友的电话,高考完的电话里的第一句就是
💘
“教练,你知道你们对我们影响很深吗,我很谢谢你……”
这段经历最珍贵的莫过于互信的伙伴、协作的团队,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羁绊。关系和经历可能短暂,联结内心的力量却是超越时空。
 
第二份真正的工作,是在 前 Cisco思科中国 总裁 林正刚 的团队里担任 技术支持、培训项目交付设计、项目经理。
通过我对技术平台和老师课程的了解,带领团队搭建 跨地区跨部⻔团队协作及运营体系,实现从线下交付到全线上交付的迁移。前期我组织团队深度访谈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整理林老师的1T的内容库并组织成产品进行销售,后期我主导 基础销售课程产品 的设计、招生、交付、迭代和团队管理多项工作,服务近600名CEO亲自带领销售&渠道深度参与培训的团队,营收近100w。
还做了从0~1做了面对高校大学生职前训练营的公益项目,把项目高效率的交付架构复制去其他高客单价等多个项目。
 
第三份工作是作为公司的总经助,协助CEO和销售总监优化销售管理 ,改善并搭建新销售管理体系,协助主持销售例会,优化销售汇报逻辑、加强销售储备项目pipeline及陌拜线索等销售过程管理。
我还亲自参与业务一线工作,提出解决方案,创造高效率工具,优化实现路径,从Leads to Cash各个节点的业务流、价值链的优化。离职后我的工作也并未完全完成,依然和几位高管保持着沟通交流。
 
几分工作几乎都不是我自己去找的,真诚感谢那些在这个过程给我工作机会的搭桥人和企业创始人。这几分工作也让我意识到我被人赏识的几点特性:
💡
🧑‍💻 敬业。目标导向和对认可的渴望让我面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版块始终保持充沛的热情和思考力,利他的心态和乐于沟通的习惯也让我常常得到别人的协助和指教。
♟ 大局观。过去的经历让我有着和管理层一样的视野,而频繁在一线工作的观察力、体会和总结又让我丰富了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我也常常作为高层的信息触角为他们提供基层员工信息源和经过缜密推断的决策建议。
🎉 人缘好。助理角色决定我常常不能直接执行一线工作,但对业务的好奇心和对他人经历的共情让我有很多机会充当同事的思考力当担甚至在一些领域的教练。
 

▍休息期间做了什么

在工作期间,我愈发觉得自己困在一种循环里而失去自己的自主性。
正好离职后立刻就遇到深圳疫情封城一周,效率主义迫使我每天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一边和同事交接一边开始学习Python。一户一人外出又让我不得不去学会 “享受闲暇”和“珍惜日常”这两件事。
一直以来我都围绕着工作生活,工作价值 = 个人价值,人生中最多的成长在于工作上的机遇和挑战,对内心的探索也多源于工作中的矛盾和沟通,这导致我极为容易被环境所塑造,遇强则强,遇软则软。和岗位一同在企业里精于效率困于业务,和企业一同在深圳这座城市里轮回一年起落的节奏。当然,精细的潜入业务让我像是潜水中发现新世界的惊喜,也确实让我少了在沙滩上阳光海浪的生活浪漫。我常常被EX说没生活情趣,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很擅长做饭,因为他人需要;
我去探索户外,多是这值得“打卡”;
甚至和异性聊起来,我也只会多从工作业务和职业观来了解对方;
一次野餐中有位朋友跟我说:“你连冲个泡面都要开个3分钟的计时器,如果我喜欢男人我肯定会嫁给你的”是吗?但我每段感情都是热烈地开始,但却始终过不了3年这个坎。和ta的讨论逐渐让我意识到我在情感交往(无论是否亲密关系)我被人欣赏的品质都来自于我的工作:
极度稳定的情绪状态 == 大局观和管理方法带来的理智
  • 对日常:我是容易相处的
  • 对冲突:我是回避冲突型、缺乏共情,稍显冷漠的
  • 状态:我是理智的,讲究逻辑的
用日常的奉献来体现自我价值 == 对身份和岗位的敬业
  • 对日常:让人生理状态舒适的
  • 对冲突:少说多做的、较难体会的
  • 状态:我是技能学习力强而沉默的
长周期的计划性和生活规律 == 时间管理和经营预算
  • 对日常:有自己生活空间且自娱自乐的
  • 对冲突:生活节奏和社交习惯难以匹配的
  • 状态:可预见、缺乏惊喜而显得无聊的
 
我回想起在大学期间 “益箩筐” 里的经历,一个木讷、“无情”、很直的管理者,在和各类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内心的成长。看到在封城期间放到落叶与灰土满身的“露营车”,我便决定来一场SOLO的自驾旅行。
在超过3000公里仅有自己的自驾旅行里,我睡车里,在服务站洗澡,一个人逛景点,冒雨登山,在湖边睡午觉,在“禁止下水”的提示牌旁边下瀑布游泳……
做些低“性价比”的蠢事,做些鲜少人做的没意义的尝试,在脱离日常的行程里去回忆过去日常中同样时刻、同样场景和多了朋友家人物是人非的日常。在这段时间里:
💡
苦难常伴,自由自有,日常不常
 
回来之后我更新了5、6篇日志,说的是我这段时间的见闻和感悟。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在有着星空、波浪、闹市和人流这些丰富细节的经历里,你更能感知这些哲理在生命里的力量,像是舒展开新叶的芽破土而出。
 
这段经历更是丰富了我的职业观。
管理本身是成本,目的虽然在于效率,但本质还是来自发挥人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力和对生活的热诚。纵使企业和岗位并未能完全提供满足 ta 对探索自己的空间,我自身也未必能让 ta 超越这两者来达到成长和发展,我也要在尽我影响力里去给管理中置入 利他和赋能 的空间、潜力。这需要我更深入好奇、共情他人经历,在理解业务现实的情况下用自己掌握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来创造适配团队长期发展的方案规则建议。
我也开始意识到西方的管理学理论在中国职场现实的局限性,我们对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ta是教练,也需要ta是一定程度的家长。
 

▍更清晰地知道我理想的工作

我擅长的地方:
  1. 有整个业务链条的大局观,好人缘能共情,有技巧能优化;
  1. 强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更优秀的完整交付意识;
  1. 长时间的记录和总结;
明确的职业和能力发展方向:
  1. 考取具公信力的证书(MS工程师、PMP、英/日语水平…);
  1. 学习深入数据分析方法(Python、SQL、PowerBI…);
  1. 利用自己的协作方法去创造联结人与人的场景(团队文化上…);

因此适合我的工作有一些特性:

  1. 和管理与管理者打交道;
  1. 协助高管对经营情况做判断;
  1.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一个成长中且需要优化效率的团队;
  1. 有个秉持长期主义、成长思维且能共情懂管理 的上司;
 
目前希望得到的工作机会,经营分析、商业策略分析、高管秘书/助理、部门秘书/助理、执行助理等。可能有些工作我还有点够不着,但幸运的是这个年龄的我比同龄人有着更强的精力、稳定的身体状态、自律和学习能力,在短期就能补齐。
 

▍BTW

我的blog都已经有60万字了,但自己总不敢面对3年前自己稚嫩的文字,迟迟没有启动整理的事。回过头去看,虽然可能不太记得那些事情,但面对自己写下的感悟和思考,对照着近期自己身边的事情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嫩不嫩可能更多是完整不完整,用词高端不高端,不应该有太多的包袱……
我从未来想过我自己能出一本书,如果可能,这应该是自己的第一步。
 
 
# 我的简历
# QR-文章/日志 催更群
notion image
 
 

© 陈新彦Arvin 2021 - 2024